分子机器重大突破, 投稿到接收3个月,今日登上《science》封面!
在分子尺度上,“随机”常常是化学家的死敌。热噪声不断搅动原子键长与键角,让任何定向加工都面临熵障。过去四十年,学界借助模板(金属配位、氢键、π-π 堆积等)整齐地“排兵布阵”,才得以编织轮烷、环链与分子结。然而,一旦抛开模板,这些拓扑奇巧往往瞬间溃散——就像解开鞋带一样轻而易举。如何让一个分子在没有外部支架的情况下主动完成缠绕并把缠绕“焊死”,一直被视为分子机器领域最硬核的挑战之一。
鉴于此,柏林洪堡大学Michael Kathan课题组首次展示了这一愿景的实现,交出首份无模板“机器导向合成”答卷:研究团队基于 Feringa-式吲哚基分子电机,设计了一个由“双环+光驱动转子+可剪锚点”构成的分子机器 (Zs)-0。当电机在紫外光 (λirr = 313 nm) 和热激活交替作用下完成两次 180° 旋转时,两个宏环被硬性缠绕两次,生成双螺旋 (Zs)-2;随后利用 HG-II 催化的末端烯基环内复分解把缠绕拓扑“冻住”,再用 DIBAL-H 断酯键“放行”,最终得到 Hopf 环链 (Zs)-2₂¹(Alexander-Briggs 记法)。整个过程中,机械能被精准转化为化学键——无需模板、无需金属、无需自组装。这一“机器导向”策略证明了在无模板条件下构筑机械互锁分子的可行性,为拓展拓扑复杂分子提供了新范式。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“A molecular machine directs the synthesis of a catenane”发表在《science》上,并选为当期封面。
Michael Kathan于2022年2月成为柏林洪堡大学的课题组长,2018年12月博士毕业。
【工作机理】
(Zs)-0 包含四大模块:(i) 以 C=C 为旋转轴的不对称光电机;(ii) 通过稳定醚键固定的“静态”宏环;(iii) 通过可裂解酯键挂载、末端带 2 × 烯基的“活动”宏环;(iv) 近乎全烃化骨架,以验证该策略能否在缺乏配位位点的情况下仍然奏效(图 1A)。电机的 Z/E 光异构化与后续 THI(thermal helix inversion)构成一个 180° 步进;连续两步完成 360° 旋转即可让“活动”宏环在“静态”宏环外侧缠绕两次(图 1B)。由于设计者刻意提高 THI 的能垒(ΔG‡ ≈ 20–24 kcal·mol⁻¹),在 −50 °C ~ 20 °C 区间可独立捕捉每一中间体,为后续化学加工争取充裕窗口。
图 1. 机械导向合成索烃的工作原理
【连续缠绕:四步奏的动力学实录】
首个交叉:在 −50 °C 紫外照射下,(Zs)-0 经 Z/E 异构化得到 (Em)-1(NMR 收率 79 %);20 °C 自发 THI 仅 47 s 即完成,稳定体 (Es)-1 占 76 %,对应 ΔG‡_20 °C = 19.6 kcal·mol⁻¹(图 2A、2E)。第二个交叉:再在 20 °C 进行 E/Z 异构化,快速得到 (Zm)-2;升温至 90 °C(t1/2 = 79 h)使其 THI,生成目标双螺旋 (Zs)-2(UPLC-HRMS 定量 96 %)——此时系统已具备合成最简 Hopf 环所需的两次交叉(图 2B–2D)。第三个交叉:研究者并未止步,继续在 −50 °C 透过光驱动把 (Zs)-2 转为 (Em)-3,然后在 20 °C 经 THI 得到 (Es)-3(收率 82 %,ΔG‡20°C = 17.8 kcal·mol⁻¹)。此时宏环内部张力明显升高,NMR 信号开始展宽(图 2E)。第四个交叉:再加一次光异构化得 (Zm)-4(收率 79 %);但 90 °C 加热并未触发 THI,而是逆向回到 (Es)-3,表明机械张力已逼近极限,系统拒绝再行 180° 旋转(ΔG‡20 °C = 23.9 kcal·mol⁻¹。
图 2. 机器异构体 (Zs)-0 的绕线顺序
【化学“捕获”与“释放” —— 拓扑锁死机制】
首先是零/单交叉捕获:对(Zs)-0与(Es)-1用HG-II(50°C)尝试环内复分解,再以DIBAL-H(20°C)剪锚点,仅得到两个分离宏环OM与MM,总收率达90%/70%,无任何机械键生成(图3A、3B。原因在于单数交叉在闭环时会被引入的“反手”交叉抵消。然后是双交叉捕获:当靶向(Zs)-2操作,相同条件下成功“锁死”双螺旋并释放出Hopf环(Zs)-2₂¹,UPLC收率80%,纯品分离收率50%(图3C)。最后是三交叉捕获:更令人惊喜的是,三交叉体(Es)-3在捕获-释放后也给出(Es)-2₂¹(UPLC 90%,分离60%),原因是复分解步骤添入一枚“反手”交叉,抵消原先三交叉中的一条,从而仍得到两交叉Hopf环(图3D)。
图 3. 伤口机器异构体的共价捕获和还原释放
【“拆盔验甲” —— 多维谱学确证机械键】
作者将OM、(Zs)-MM、(Es)-MM与两种环链的¹H、¹³C{¹H}、¹⁹F{¹H}谱系比对,可见关键峰位移或分裂显著(图4A、4B)。从DOSY扩散系数看:catenane的水动力半径大于各自环单体,说明体积与形状发生拓扑级别变化。作者还利用了HRMS同位素:实测与模拟同位素分布完美重叠;CID实验显示打断宏环骨架即散链,佐证机械互锁(图4C、4D)。最后交叉复分解裂解:以6-bromo-1-hexene为共底物、HG-II催化下交叉复分解,仅检测到开链产物及MM,未见环链残留,进一步确认机械键依赖完整宏环(图4D)。
图 4.两种索烃 (Zs) 的表征
【结论与展望】
作者首次实证:光驱动分子机器不仅能“走”且能“干活”——它把随机光子输入转化为方向性机械功,再定位转化为化学键,干净利落地织出Hopf环链。与经典的金属模板策略相比,该方案无需预组织、无需金属中心,仅靠运动序列即可在全烃链上造拓扑,极大拓宽了可合成分子体系的化学空间。
未来,随着电机扭矩、步进选择性与后续捕获化学的并行优化,多交叉环链、更高阶结节乃至分子级“3D打结”均有望逐一攻克;与此同时,这类“主动型”化学工具或将被嵌入可编程材料,赋予固态器件可逆拓扑记忆,为分子机器人、信息存储与自修复材料开辟新赛道。
来源:高分子科学前沿
声明: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作者水平有限,如有不科学之处,请在下方留言指正!
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