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登台前许诺过许多事情的李在明,最终还是让外界觉得失望了。
环球网报道显示,韩国已经正式宣布,从本月18号开始,美韩两军将举行规模庞大的“乙支自由之盾”联合军演。
消息一发布,朝鲜立刻表态,指出美韩这次演习会再次给半岛的安全局势带来严重的考验。
朝鲜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,原因其实很 straightforward,这个叫“乙支自由之盾”的演习,是尹锡悦上任后推出的,而且以真实核战争作为设想,模拟应对北方的威胁。
李在明继续推进这些军事演习,完全背离了他在竞选时承诺要缓解半岛紧张局势、与北方恢复对话的初衷,反倒是在沿袭尹锡悦之前的做法。
那么,李在明搞这些动作到底想达成什么目标呢?难道他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关键时刻,推行美韩联合的针对性军事演习,只会让平壤对首尔的新政权更加不信任吗?实际上,这可能是李在明一次“A赌注”。
美韩联盟的惯性牵制:李在明面临的战略难题
李在明在上台之前宣布要努力缓解半岛的紧张局势,但最终还是坚持继续像尹锡悦时期那样进行“乙支自由之盾”军演,这反映出韩国在外交方面所面对的根本性难题。自1953年签署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》以来,美韩联盟就已经变成了韩国维护国家安全的“政治规律”。
虽然李在明所属的共同民主党一直坚持“自主国防”的主张,但实际上,韩国70%的战时指挥权依然掌握在美国手里,驻韩美军基地也遍布全国。这种紧密的军事联系,让任何韩国政府都难以完全摆脱美国的战略影响力。
这次演习中“核战争假想”的设定,本质上就是美国针对朝鲜施展“延伸威慑”策略的延续和延续。
根据美国国防部2025年《印太战略报告》,美国希望韩国在半岛局势紧张时扮演更积极的“前线防御”角色,而通过军演来实施这一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。
李在明政府如果突然停止军演,不仅会惹怒美国国会,还可能引发驻韩美军缩减规模,这对韩国来说压力山大。
更让人注意的是,最近美国在韩国快马加鞭地部署“堤丰”陆基中程导弹,还推动美日韩三国的军事合作更加紧密。这些举措都得靠联合军演来测试彼此的协调配合。
韩国国内的保守派势力压力也不能忽视。国民力量党掌控国会国防委员会,经常批评李在明对朝态度太软,还威胁要削减国防预算。
反对党甚至集结了30名议员一同提出动议,要求把“乙支自由之盾”写进《韩美同盟强化法案》,让它变成法律规定的强制项目。面对这样的政治压力,李在明即便有心调整政策,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打破现有的框架。
关于朝鲜的军事威胁,实际上这是基于现实的担忧,促使相关国家不断加强自己的防御措施。这种安全上的焦虑,推动他们在军事部署和防御体系上投入更多资源,试图应对潜在的威胁。
即使李在明多次提议重启朝韩对话,但朝鲜的军事活动让韩国一直保持警觉状态。到了2025年上半年,朝鲜进行了连续7次洲际弹道导弹试验,其中“火星-18”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美国本土,还采用了固体燃料技术,提升了机动性和隐蔽性。
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还宣布,把“先发制人核打击”列入了《国防发展五年计划》。这种明确的核威慑政策让韩国不得不不断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。
“乙支自由之盾”演习的重点科目就是多层级反导体系的测试,直接应对朝鲜导弹带来的威胁。在这次演习中,韩国军方首次把“萨德”系统、“爱国者-3”导弹和新研制的“天弓-3”拦截弹融合在一起,打造出一个从高空到低空的全方位防御网络。
演习中还模拟了朝鲜无人机群袭击韩国核电站和半导体厂,这和朝鲜最近公布的“蜂群战术”不谋而合。
据韩国国防研究院的报告,朝鲜已经部署了超过5000架军用无人机,其中有2000架拥有携带爆炸物的能力。这种不对称的威胁让韩国不得不通过实战演练来增强应对的实力。
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朝鲜在军演期间同步展开“火星-17”导弹的机动发射训练,还在黄海海域进行了新型潜射导弹的试射。这类对峙式的军事行动,进一步巩固了韩国军方“用演习应对演习”的策略。
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次长朴正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:“每当朝鲜发射一枚导弹,我们的演习强度就会增加一分。”这样的安全恶性循环,让李在明政府即使想要缓和局势,也难以在军事上示弱。
国内政治斗争中的权衡手段:转移矛盾以稳固支持
李在明继续推行军演的决定,背后也与国内政治环境密不可分。在韩国,2025年经济面临“滞胀”,GDP增长率降到1.2%,青年失业率超过15%,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李在明采取强硬的国家安全措施,试图将国内的矛盾转移开来,同时塑造“负责任的领导人”形象。
共同民主党内部的派系争斗也在一定程度上炒热了局势。党里的“亲美派”与“自主派”在对朝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,前者由国会情报委员会委员长金汉吉带头,强调“靠军演换取安全”;而后者以统一部长官李钟奭为核心,主张“通过对话实现和平”。
为了在两派之间保持平衡,李在明采取了“军事演习+人道援助”的双轨策略:既坚持进行军演以维护与美国的关系,又向朝鲜提供了5万吨粮食援助,试图表现出政策上的灵活性。这种“双管齐下”的方式,本质上是为了避免党内出现分裂,同时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。
李在明还得应对来自保守派媒体的舆论压力。像《中央日报》和《朝鲜日报》等主要媒体连续发表社论,指责他“背离竞选诺言”,还把军事演习和韩国的“主权完整”联系在一起。
在舆论压力的影响下,李在明的支持率从当选时的62%降到48%,这让他不得不加强国家安全方面的宣传,试图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。
根据韩国盖洛普的民调显示,68%的受访者认为“军演是必要的防御措施”,这一民意基础为李在明的决策提供了政治支撑。
结语
李在明继续举办“乙支自由之盾”军演,表面上看是继承尹锡悦的路线,但实际上反映出韩国在大国竞争、安全威胁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无奈决定。采用“靠军事对抗求安全”的方式,或许能在短时间内缓解一些焦虑,但从长远来看,这只会让半岛的安全局势变得更加危险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:“半岛问题没有军事解决方案,只有通过对话协商才能找到出路。”如果李在明真心想兑现竞选承诺,就得在维护美韩同盟的基础上,努力寻找与朝鲜沟通的突破点,否则很难避免重蹈尹锡悦的覆辙,让韩国在大国博弈中变成被动的棋子。
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