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对于乌克兰战后重建的立场十分明晰:中国绝不会参与其中。据世界银行估算,乌克兰未来十年的重建需要高达5240亿美元的资金,这一数字几乎是其2024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之多。以乌克兰当前的经济状况,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开支。简而言之,中国可以出售重建所需的材料,但必须现金结算,绝不可能垫资进行工程项目。毕竟,这个国家行事多变,政策缺乏稳定性,实在没必要涉足其中。对此,大家有何看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!
资金短缺,无疑是乌克兰重建路上的一大难题。据推算,未来十年重建所需资金高达5240亿美元,这一数字值得细细品味,它相当于乌克兰2024年GDP的三倍。这意味着,即便乌克兰将未来三年的全部收入都投入其中,也远远不够填补这一巨大缺口。
再来看乌克兰的家底,其外债高达1620亿美元,年财政收入却不足500亿美元,债务已占GDP的101%。这样的财务状况,连深圳一个城市的年收入都比不上,又拿什么来偿还如此巨额的债务呢?
战争对乌克兰经济的冲击远不止于此。曾经的“欧洲粮仓”,如今农田满目疮痍;重工业基地也已残破不堪,粮食出口受阻,工业企业或迁移或倒闭,曾经的经济支柱如今已成了沉重的负担。
更为严峻的是,乌克兰的投资环境恶劣至极。政策朝令夕改,今天这样,明天那样,让人无所适从;而腐败问题更是根深蒂固,援助资金经常不知去向。此外,工程外包也是一大顽疾,一个项目经过层层分包,到最后真正干活的人拿到的钱已所剩无几。
以之前的一个桥梁项目为例,预算高达一亿多美元,但最后到施工队手里的却只有三分之一。结果呢?桥没修好,钱却超支了一倍。这样的情况下,连西方国家都开始打退堂鼓了。他们倒是乐于提供武器援助,既能清库存又能刷存在感,但真要让他们拿钱投入重建,一个个就开始打哈欠了。毕竟,送二手武器可能只需几百万,但一台像样的工程机械设备,动辄就要上百万美元。
说到国际援助,那更是雷声大雨点小。2022年,西方国家搞了个乌克兰版“马歇尔计划”,喊出了7500亿美元的口号,结果却只是画了个大饼。到了2023年,乌克兰声称损失已扩大到4000亿美元,西方国家却依然按兵不动。如今损失已涨到5000多亿,发电厂、水电站破烂不堪,援助资金却迟迟不见踪影。
#热问计划#
面对这种局面,中国的态度异常清醒:可以出售材料、提供技术,但必须现金交易。为何如此?就拿去年赫尔松的例子来说,刚修好的水电站没两个月就出了问题,这不是白白浪费钱吗?更别提乌克兰那些让人头疼的操作了,今天允许你投资,明天就能因为西方的一句话把你踢出局。他们还与美国签订了矿产协议,将稀土、石油、天然气等资源拱手相让。这种情况下,谁敢贸然投资?
从商业角度来看,这无疑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。农田现在都是安全隐患,矿产资源被协议限制,投资回报完全无法保障。就算项目建起来了,谁知道政策什么时候会变?因此,中国选择不掺和乌克兰重建项目,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决定。与其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里赌博,不如把精力放在那些确定性更高的项目上。毕竟,商业投资讲究的是风险可控,而不是道德绑架。
现在的乌克兰,就像是一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,谁碰谁亏。咱们看得明白,做生意可以,但一定要明码标价、童叟无欺。至于那些指望天上掉馅饼的想法,还是趁早打消了吧。对此,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!也麻烦各位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,谢谢!
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